腸粘連是什么原因( 四個原因易引發腸粘連)
腸粘連可能由腹部手術創傷、腹腔感染、腹部外傷、子宮內膜異位癥四個原因引起。
1、腹部手術創傷:
腹部手術過程中對腸管及腹膜的直接損傷是腸粘連最常見誘因。手術器械牽拉、電凝止血造成的熱損傷、縫合材料刺激均可導致漿膜層缺損,引發纖維蛋白滲出并形成異常粘連。術后早期下床活動、腹腔灌注防粘連藥物可降低發生率。
2、腹腔感染:
腹膜炎、闌尾穿孔等腹腔感染性疾病會使炎性滲出物在腸管表面形成纖維蛋白橋接,后期機化發展為纖維性粘連。感染控制后遺留的炎性瘢痕組織可能造成腸管扭曲或成角,表現為慢性腹痛或機械性腸梗阻。
3、腹部外傷:
車禍撞擊、墜落傷等外力作用導致腸系膜撕裂或腸壁血腫時,修復過程中纖維組織過度增生可形成束帶樣粘連。這類粘連多呈條索狀,可能隨體位變化突然牽拉腸管引發劇烈絞痛,嚴重時需手術松解。
4、子宮內膜異位癥:
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周期性出血會刺激腹膜產生炎性反應,異位內膜細胞分泌的纖維化因子促使腸管與子宮、卵巢等器官形成致密粘連?;颊叱S薪浧诩又氐呐疟憷щy或里急后重感,需通過腹腔鏡評估粘連程度。
預防腸粘連需注重術后早期康復,術后6小時內開始床上翻身活動,24小時后嘗試下床行走促進腸蠕動;飲食選擇低渣半流質食物如米湯、蒸蛋,避免豆類、洋蔥等產氣食物;出現陣發性腹痛加重、嘔吐或停止排便排氣時需立即就醫。慢性期可嘗試腹部按摩配合腹式呼吸訓練,每日順時針按摩臍周10分鐘有助于促進腸道蠕動。
文章版權及轉載聲明:
作者:baidianfeng365本文地址:http://www.ecd-licence.com/bdf/61521.html發布于 05-20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白癜風知識網